「創新」是業界最常提及的語彙之一,然而近日漸淪為空泛喊話,企業領袖表示,創新需有根基,傳承漸進才是關鍵!巨大集團董事長杜?珍、台灣中油董事長戴謙、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等台灣成功企業領袖19日於天下經濟論壇暢談對創新與轉型的態度,企業未來轉型方向。杜書伍表示,談創新之餘更要談傳承,以「migration」(演進)的方式漸進向前才是長久之計。
天下經濟論壇「創新與轉型的對話」19日於晶華酒店舉行,眾多亞洲企業領袖一同聚集,探討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下,企業如何創新、轉型。主題對話與談人杜?珍、戴謙、杜書伍圍繞著?紅色供應鏈」、「綠色消費意識」及如何翻轉傳統產業在市場、客戶、生產模式與商業模式上的僵化思維等主題,進行深入論述。
談到捷安特腳踏車目前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發展機會,杜?珍董事長強調,現在是數位行銷的時代,且年輕世代最重視的產品價值已非CP值及規格,而是「顏值」。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結,並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騎捷安特腳踏車很?酷?,騎起來舒服又快塑膠零件樂的印象,是目前最重要的目標之一,然而在尋求新發展之餘,更要踩穩捷安特高品質的口碑及形象。
捷安特算是非常努力在發展作業流程電腦化的傳統產業,杜?珍說,去年起公司全面導工程塑膠入SAP的軟體系統,雖然過程困難,但她以最終能解決大家的痛苦為出發點,讓同仁願意接受改變。在全球供應鏈的改革方面,原本捷安特腳踏車完全由中國製造,然而杜?珍指出,未來將會朝「在地生產,短鏈供應」的方向邁進,7月已開始在匈牙利設廠試水溫,期待能就近回應歐洲市場需求。
工程塑膠製作除了繁瑣更有許多細微精細的操控,需要依靠仰賴設備的機械分析,從生產過程中以機械供給原料壓縮,經過冷卻篩選切割的階段才會完成,現在有各種機械輔助使用,也讓工程塑膠的技術越來越好,在大小、材質、塑形等等都可以更完美的達到想要的要求,用於電子產品、冷氣機械、汽機車配件等等,我從網路上有看到一些工程塑膠的製作影片,相當療育,尤其是在切割工程塑膠的膠條時,切成大小相同的顆粒狀後,就可以打包裝車出貨,將這些工程塑膠賣往下個地點,這樣的合作關係根深蒂固,更可以讓雙方都雙贏,儘管現在的人們對於環保議題更關注,相當關心環境安全,但也必須知道,塑膠不是萬惡之源,真正萬惡的是亂丟垃圾沒有回收的人類,造成生態受到影響,更有許多海中生物被迫塑化,吃下我們人類肚子,但這是指日常生活用的塑膠為主,工程塑膠的管制更加嚴格,避免對工程塑膠的濫用,對這些規定可要好好遵守,一起保護地球,永續生態。
中油董事長戴謙則表示,電動車技術不斷發展,在20年內汽、機車都將消失,中油公司勢必要另尋出路。對此他指出,轉型、智能、共生是未來中油發展三大主軸,期待能朝「中油牌電池」、「綠能加油站」及上游油氣探勘國際合作等新方向努力,以樸實的企業文化為奠基,並注入新的可能性。他向大家勉勵,企業文化貫徹很重要,而且一旦策略方向決定,就要堅持到底,才可能成功。
而聯強集團董事長杜書伍則提出了不少另類思考方向。他指出,創新這個字眼太耀眼迷人,過度強調反而會空泛不實難以創新。他以椅子為例引導大家思考:椅子會出現,自然是因為走路走得很累,產生了需求,而為了因應需求,椅子才漸漸由石頭、凳子,演變為高背椅等。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,是不斷的修正與調整,而非一次性的創新。
他勉勵企業以migration的概念,逐步慢慢轉移、仔細拆解問題、隨時間加、減、乘、除各項元素,努力找到未被滿足的需求。不過他也強調,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企業要與時俱進,天天「運動塑身」,不要等到需要「減肥」的時刻。而被問及在國外大量擴展據點的方法,他強調,高科技、全面電腦化的作業流程,是能將成功模式快速套用的關鍵。